“十三五”期间,学校按照教育部和山东省关...



担当作为思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发展纪实

2021-01-12 18:15:05   来源: 外国语学院 党委宣传部    浏览:

“十三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科学研究为抓手,社会服务为己任,积极探索、不懈努力,取得骄人成绩。五年来,学院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取得突破性教学成果;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科研水平切实提高,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密切产学研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语言服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一、专业体系布局完善,课程建设结出硕果

学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新增商务英语专业及英语辅修二专业,办学规模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将课程建设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确定“厚基础、强能力”的课程建设思路,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以点带面,有重点、分步骤的开展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深耕细作、持续建设,学院课程建设成效逐步凸显,获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4门语言基础课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学院获评校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优质课程改革项目3门,省级特色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2019年在山东省首批本科一流课程评选中,《国际商务英语》和《英语阅读》分别被评为省级一流线上课程和一流线下课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自主学习探索、混合式教学改革持续进行,有效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分级教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模式也获得较好业界声誉,在多所同类本科院校进行了实施推广。

二、加强课程思政育人探索,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获批有关语言达标体系、英语阅读教学、混合式教学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其中,2018年获得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1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积极进行课程思政育人探索,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5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5门。另获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涉及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手段应用、校企合作等各个层面,改革成果应用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切实推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教学理念更新需求和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学院各专业教师积极思考教学问题,拓展思路,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在各类专业教学比赛中斩获佳绩。近年来,先后有教师获得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复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外研社杯“教学之星”大赛季军,第四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赛区)三等奖,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三等奖。1名教师的微课作品获得山东赛区复赛本科日俄德法组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秀共享课三等奖。

图1 教师获得省青教赛决赛二等奖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近年来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了20余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包括政府涉外机构、各语种翻译机构、公办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同济南盟泰科技有限公司、济南英尔外语培训学校等合作开设订单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职业应用技能,帮助学生成长,做好企业人才储备;共建校内外贸业务基地,依托企业的外贸资源和软硬件条件,以及学校的对口人才储备,开展深层次业务合作。

图2 与好棉产业发展(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企业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

发挥专业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服务。为长清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英语语音专题培训,担任英语培训机构教师职业比赛评委并进行辅导,专任教师在行业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业务指导,为行业企业提供翻译服务等等,过硬的专业素质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聚焦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高素质外语教师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充实教学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采取系统化措施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尤其在中青年教师的能力提升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及和培养方面持续发力,取得良好成效。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每年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包括师德征文比赛、师德教育知识测试、师德座谈会等活动,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学院教师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优良,学生评价满意度较高,学院教师在评价中成绩居于学校前列。

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十三五”期间,共引进博士4名,2名本院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6名教师博士在读。

聚焦青年教师业务成长和专业发展。每年至少派出50人次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科研能力研修等,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提升教学及科研能力。每年派出2-3人次赴国内外高校访学进修。其中,2017年派出12名专业教师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研修,极大提升了教师的语言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图3 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专项研修

五、依托国际交流,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学院积极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合作院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教学科研交流、学生交流。依托合作促进我院教师、学生视野和先后派出23名教师赴国外进行研修或访学,教师的相互交流拓展了教育视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融汇中外资源,应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每年派出20余名学生赴合作院校交流,先后派出学生参加了三届世界女子联盟大会,派出7名代表参加“世界女大学生在线跨文化对话”活动。每年约有近20名学生赴海外高校继续深造,中外优质资源的浸润和各类交流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国际化视野的确立、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师生们在参加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有力的传播了中国声音,同时助力“齐鲁文化”走出去。

六、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成效初显,科研成果历经培育,实现质的突破

2017年和2019年,日语专业教师获得日本亚洲基金项目两项,进账经费累计43.88万元。2018年,3位教师获批全国妇联山东女子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女性学术研究译著”招标项目。2019年,学院获批学校“一带一路国家妇女发展研究团队”,西班牙语专业教师发表我校第一篇被A&HCI检索的论文,2位教师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论坛——新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研究学术研讨会征文二等奖。2020年,学术论文发表取得新突破,教师发表SCI、EI等高质量论文6篇,获批横向课题3项,获得校级高水平科研培育项目1项,获批学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研究机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十三五”期间,出版高水平著作、译著和教材多部,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课题6项。

学院自2018年起启动学科建设,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成立中外妇女性别研究、商务与跨学科研究、东亚文学研究、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四个分方向,制定配套学科建设、科研学术组织管理办法,达到督促、引导、保障学科各层面建设的目的,举办科研启明星系列活动、“两金”项目选题答辩会,开展高层次学术讲座和专题助研等一系列活动,为今后学科和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打造“人心向学”工程,弘扬正雅学风

从新生入学的适应性教育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学院遵循育人规律,聚合育人资源,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继续打造“人心向学”工程。围绕学生的主责主业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打造形成了“为青春”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了多项固定的学风建设活动,如“为青春?织梦”考研分享交流会,“为青春?共进”学霸1+1学习交流会,“为青春?影愫”绘声绘影比赛等,其中学霸学习交流会注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习经验交流,绘声绘影比赛面向全校用外国影片启发语言的学习,已经连续举办十二届。

图4 学霸1+1活动

图5 考研经验分享会

学院重视学术比赛,营造整体学风氛围。“十三五”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日语面试大会、“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专业比赛,获省级以上奖项累计300余人次。学生赴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与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韩国韩信大学、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等开展合作项目,累计交流生人数80人,累计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68人,国内考研率在学校名列前茅。

图6 学生参加“外教社杯”科技外语大赛

八、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打磨社会实践品牌

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等,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等为契机,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如“我与祖国共奋进——国旗下的演讲” “回望七十载,展望新时代”书画作品展等。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实地参观学习,如赴济南战役纪念馆、济南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通过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更好的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与济阳团县委共建“美阳阳”大学生挂职实践团,自2013年至今,先后组建6支团队,共有120余名学生开展了3600余天的志愿服务。实践团队深入社区、村镇基层,在承担挂职单位日常工作的同时利用周末开展关爱儿童、八一慰问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实践团队获国家级立项1次,省级立项5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团队6次。学院团总支多次获评“先进团总支”等荣誉称号。

图7 挂职锻炼实践团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外院人正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勇担历史使命,迎接发展挑战,抓住发展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质量提升与内涵式发展为保证、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外语+”学科交叉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谱写新的篇章!

供稿人:耿华 曹翠红 宋君霞 供稿单位审核人:赵淑容 责任编辑:吕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