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 推进学院健康快速发...



院部负责人访谈(三)

2021-09-18 17:54:06   来源:    浏览:

统一思想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 刘凤华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认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寻找差距,梳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展望未来,研究制定“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有效的举措和措施,给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设立了目标和方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建设“百年女大”奋进期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时期,是为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音乐学院将切实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明升体育:教育的重要论述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聚人心、汇力量、促发展,保障“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实施。

一、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不断巩固提升党建质量,为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以坚定政治信仰为引领,着力强化思想武装。抓紧抓实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学院领导带头学、带头讲,定期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谈认识、谈体会,组织开展主题党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坚持真懂真信,推动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就近就便用好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

2.以强化政治功能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大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一线,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立足思想建党,深入贯彻《明升体育: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引导党员增强主体意识和党性观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注重发展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入党,认真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发展党员的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统战工作。

3.以党建统领业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打造党员示范岗,增强党员意识,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增强业务工作实效性,助推高质量发展。

4.以严明政治纪律为引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引导和激励党员崇尚实干、担当作为,遵纪守法、立德尽责。锲而不舍正风肃纪,以案说纪,加强警示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5.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在教材编写审查选用、教学科研管理、教育媒体管理、对外合作交流等业务工作中,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引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做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知识分子工作,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教书育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全面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坚持集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与完善长效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激励全院教师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切实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培育明升赌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营造“敬业爱生、风清气正、甘于奉献、乐于从教”的良好师风教风。

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教育融入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切实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学风、教风、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手段和载体,开辟思想教育新阵地,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提升教师职业的崇高感和荣誉感。

三、强化思想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要培养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三要提升品德修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厚植社会责任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奋斗就是幸福的道理。四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帮助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坚定信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五要增长见识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打牢专业功底,练就过硬本领。六要培养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学习“双代会”精神及学校“十四五”规划感想

音乐学院院长 宋小霞


学校第四届“双代会”吹响了奋进“十四五”的号角,音乐学院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郭翠芬书记讲话和盛国军校长所做的学校工作报告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结合音乐学院的实际情况将音乐学院特色发展实施规划情况从指导思想、发展规划、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谈一下想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学校“十四五”规划作为指导思想,以《山东女子学院特色发展实施意见(试行)》为依据,紧紧围绕我校“1+3+N”特色发展模式,狠抓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以“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我院音乐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助力我校特色学科交叉融合与集群发展。

二、发展规划

(一)依托女性音乐学,开展系列女性研究

我院将依托“十三五文化艺术重点学科”女性音乐学这个平台,围绕非遗、民俗、歌剧、戏剧、器乐、声乐等方面的作品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开展系列学术活动,组建项目团队,柔性引进人才团队、采用一对一、组队组的形式,申报省部级、国家级高水平项目。

认真做好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研究等在内的结构调整工作,努力建立起新的学科专业组合模式,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未来我们也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努力营造具有音乐学院特色的学术氛围。重点抓好艺术创作研究、论文、专著、教材的发表出版;加大培养扶持青年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科研、艺术创作的力度,促进学院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拓宽美育教育教学路径,助力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和发展女性学、音乐教育、家庭教育等专业(群)。培养音乐教育人才,是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设置与学校发展定位密切吻合,有利于完善艺术类专业结构布局,提高音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音乐学院在前期音乐学、学前教育的基础上,今年积极申报了音乐教育专业。音乐学院以普及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为重点,将德育和美育紧密结合,计划以艺术教育教研室为主,推进课程团队建设。以校内专家型教授为核心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形成团队式课程教学模式。团队成员包括多方位的、多领域的校内外教学能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达到课程覆盖面广,提升课程吸引力,增加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教学效果,多方位促进学生的艺术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养成。

我们计划构建音乐美育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双线”通道新模式,推进美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线下”采用团队式课程教学模式,“线上”课程多以艺术赏析类课程为主。多途径、多通道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需求。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专场音乐会等,给学生创设高雅、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感受多元特色音乐文化,开阔艺术审美视野。

(三)构建“管理学(养老服务管理)+中医学(老年医学)+音乐学(音乐康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党和国家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学院计划突破单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当代新文科变革与发展,围绕音乐学科、中医学科、管理学科交叉融合探究,把中医学科中养生康复的理论与方法与音乐治疗中的方式方法相结合,统筹规划老年人群的健康及疗养需求,解决老年群体高质量养老问题,提供系统连续、交叉融合的医学、管理学、音乐学音乐康养健康服务。

我院现已开设音乐治疗相关的三门课程,并聘请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带头人陈俊伊副教授为主讲老师。后期,我们将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模块课程,并聘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闫兆君教授进行授课。同时我们将与企业合作,打造完备的康养音乐专业实践基地,在基地中聘请专业人才为学生展开实践教学。此外,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出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鼓励他们进行外出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将康养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成果和成功经验带回来。深入研究并构建康养音乐产业人才胜任力模型,将为康养音乐产业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学院将把康养音乐学科建设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争取打造山东省第一家“康养音乐”人才培养基地。

(四)打造儿童音乐教育特色发展,突出儿童舞蹈教育工作重点

音乐学院在儿童音乐教育方面已有一定特色和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与教育学院一起合力,着重发展儿童舞蹈教育,成立儿童舞蹈教育教学科研团队,围绕儿童舞蹈教育修订课程大纲和教案,开展儿童舞蹈素质教育、舞蹈创编的课程教材更新与建设;柔性引进编创专家,与济南儿童艺术剧院建立合作意向,共同打造具有女院内涵特色的系列儿童剧、歌舞剧,目前着力打造的儿童剧已见雏形。

(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打造女性革命精神研究品牌。

目前已经与山东演艺集团成功合作了话剧《微山湖》,同时与山东歌舞剧院达成合作意向,引进《沂蒙山》剧组主创、艺术家,以民族歌剧《沂蒙山》为重要教学案例,整合学院与特聘教授团队资源,发挥院校理论学习优势,借助山东歌舞剧院的舞台实践平台,打通人才培养快车道,实现院校与院团资源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同时以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基础,开展系列女英雄红色精神文化的研究,建设女性精神研究传承基地。

(六)提炼女院文化内涵,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艺术团继续打造“有特色,有实践性、有竞争力”的特色艺术团体。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炼女院文化内涵,助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把握“四步并举”的建设路线,打造艺术精品、传承曲艺精神、发挥“艺术党课”正能量、加强艺术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弘扬女院精神,不断扩大我校对外影响力,打造女院靓丽名片。

三、保障学院特色发展与建设的措施

(一)在教学模式上坚持“面向行业、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落实新型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人才培养“四个结合”∶①注重专业基本理论与强调艺术实践能力相结合;②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相结合;③统一培养标准与发展学生个性相结合;④统一教学大纲与补充地方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精华相结合。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三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使专业建设与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教风建设、师德建设,强化管理与服务为目标,健全制度,强化责任,严格考核,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三)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四)加强师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组织和思想保证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以党建凝聚“十四五”发展力量

文化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  成曙霞


学校第四届“双代会”吹响了奋进“十四五”的号角,激励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共识,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的女院精神,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以只争朝夕的工作节奏,矢志奋斗的工作闯劲,狠抓工作落实,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女子大学而不懈奋斗!作为党总支书记,我从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十四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等方面谈个人体会。

郭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学院在“十四五”建设中要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工作内涵,拓宽党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攻坚克难中凝心聚力的作用,以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工作。

一、聚焦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引领。增强政治意识,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将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带领全院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员发展、教师考核、师德师风建设中,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学术论坛、课堂纪律、网络空间管控、学生社团等方面,严格程序、严格审批、严格管理,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二、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工作要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抓好“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发挥好党建工作“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使党建工作与教科研等中心工作互融互通、互促互进,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三、持续加强组织建设。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相关文件要求,规范党员发展流程,建立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档案,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做到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动态掌握及时。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把“三会一课”与促进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本领长才干相结合,积极探索开放式、互动式的组织生活,使党总支在学院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创新党员教师教育培训、信息传播渠道,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党员教师责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牢固宗旨观念,引导党员发挥主体作用。

四、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德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创新思维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贯彻落实新出台的《明升体育: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在展示专业、展示课程中融入党建元素。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短视频号等平台的运用,传递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抓学风建设,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院各项事业顺利进行。

五、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落实班子“一岗双责”,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执行党总支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时刻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加强对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不断健全完善监督体系,让权力运行始终处于严密的监督之下。要把廉政风险排查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防止权力滥用和岗位腐败,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六、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支部书记队伍,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落实制度传导压力,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激发和调动基层党组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党建工作与业务资源融合,路径融合,在业务开展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在教学工作中,党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党建引领实践教学,从授课内容、授课资源、授课模式、教改探索等方面,以点带面,转化发展优势。结合党建、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课程选题注重传播红色文化;课程授课选用党性教育基地;课程作业集中选送参评各类竞赛,实现资源的融合分享,路径的融合传播。二是在科研工作中,强化项目带动,构建双向融合体系。项目申报中,重点围绕党建、党史传播研究等热点开展申报。项目开展中,着力开展红色文化专题研究;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时代光影·致敬母亲”影像巡展为载体,开展红色文化社科普及,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提升社科普及效果。三是强化立德树人,构建双向融合育人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丰富“党建+育人”内涵,形成行之有效的成才激励体系。打造过硬学生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建设“拾光”党员志愿服务队,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阵地,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提升主动成长成才的意识和积极性,砥砺成长成才,提升党建育人质量。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将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学院全面发展

文化传播学院院长  李百晓

本次“双代会”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隆重召开。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目标明确,又措施精准,务求实效,特色鲜明。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女子大学,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发展战略,提出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把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回顾“十三五”时期,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虽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若干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特别是面临学校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还比较薄弱。学科建设不聚焦,专业发展特色不明显,高水平人才团队缺乏。下一步学院将把准新发展机遇,严格贯彻执行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特色发展方案,求真务实,积极作为,以学科建设推动学院各项工作提质提效,全面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建设“百年女大”奋进期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院为建设艺术学(广播电视领域)专硕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党建对学院事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贯彻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定决心与信心,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力争党建取得新成效,教学实现新跨越,学科建设与科研达到新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招生就业实现新突破,学生管理开创新局面。

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年提高的原则,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引领作用,抓牢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逐渐构建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学科发展有特色、专业办学有亮点、产学研深度融合、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相互支撑融合的学科专业发展新体系。

一、聚焦学科发展特色,培育高水平人才团队

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学科建设的龙头引领地位,进一步聚焦学科发展方向,凝练学科发展特色,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秉承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理念,学院将进一步聚焦学科发展的妇女/性别研究特色,推进应用型科研发展,整合全院资源开展艺术学(广播电视领域)硕士点培育建设工作,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学院建有山东省女性传统文化重点教育研究基地、女性传统文化研究与培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等科研平台,建有性别与影视文化研究柔性人才团队、萱言影视文化创作团队及性别与媒介科研创新团队。做好现有科研团队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强特色研究团队和特色科研平台培育建设,推进学院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科研人才的持续高质量提升,在优势特色方向上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发展及科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和讨论交流,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邀请校外专家科研讲座和课题、论文辅导,定期组织学术讨论,相互启发,积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在此氛围中,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发表高级别论文,积极申报省部级奖项等,实现了高级别科研成果新突破。

学院坚持把教师作为学院发展第一资源,坚持引育并举,加大优秀师资引进力度,稳步扩大师资队伍规模,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学院重视人才团队建设,建立本学科组内部的学术交流制度,加强学科带头人、各方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有计划、持续性鼓励教师进行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讲学及开展合作研究等交流活动,逐渐形成了性别与影视文化研究较为稳定的人才团队。

二、打造传媒影视行业专业发展全链条

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实施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推动传统本科专业转型升级。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本科)、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及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科)4个本专科专业。结合文化传播学院的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特色,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注意将专业育人、文化育人、思政育人相结合,做到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并举。学院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抓住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办学结构转型机遇,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继续优化专业布局,促进特色课程集群发展,建设结构合理的应用性传媒影视专业群体系。专业发展把准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紧贴行业和社会需求,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社会,打造传媒影视行业专业发展全链条,实现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媒传媒教育跨越。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四新”建设发展需要,探索和实践“专业+”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拓展课、证、赛、研、创“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内涵式发展新路径

持续推动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课程思政提质计划,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贯彻落实学校“五育融合”育人机制,建立以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按照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拓宽专业领域、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调整课程模块,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的深度结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拓展课、证、赛、研、创“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内涵式发展新路径,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和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强化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形成以校内实训为基础、以校外实践为目的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建有现代传播技术实验室、苹果非线编实验室、新闻演播实验室、融媒体实验室、视觉传播实验室、数字影视制作实验室,同时建有20余处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继续推进建设实验室项目库,完善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现有实验室使用效益,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实验实践运行体系。继续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打破专业界限,加大学科融合力度,继续探索独立实验课程单独设课,增加综合性、研究创新性实验课,分层次、多模块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深度推进特色专业课课程建设新体系

落实“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重构计划,深度推进特色专业课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传媒影视专业群,继续申报本科专业,建设“融媒体新闻实务”微专业,进一步推动特色课程建设发展。根据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设计“传媒云”平台,设置相关模块,优化应用型传媒影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鼓励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积极推进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力争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融合发展体系,建成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功能一流的课程。继续强化女大学生培养计划,突出媒介与社会性别领域教育,规划、开发富有性别意识的特色选修课,将“四自”精神和社会性别意识作为课程思政重要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女性人才。

“十四五”发展,学院将抢抓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机遇,不断深化学科专业建设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内涵建设,把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展的脉络,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突出强化传媒影视专业群办学特色,全力推进硕士点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责任编辑: